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04年12月23日 09:55     点击数:

发表于: 2004-12-23 09:55  点击:3394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培养数以千万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现就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的中心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教学投入,推动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从严治教,强化教学管理,形成教学工作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4、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高等学校要加大教学基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每年教学经费的总额度不得低于当年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总和的20%,以保障本科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修理与维护、图书购置、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开支。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共同研究制订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标准,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教育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5、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高等学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要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并把执行情况作为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6、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各高等学校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根据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科学定位,办出特色。要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把拓宽专业口径与柔性专业方向有机结合,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针对性有机结合,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办学基础和社会需要,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教育部将用政策导向、实施评估、立项机制等多种手段,形成一批在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学校。
  7、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要完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从事助教工作的制度。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要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不应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要鼓励和推进名师上讲台,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承担讲课任务或开设讲座。高等学校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8、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高等学校要提倡和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高质量的各种类教材。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并使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对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课程,要大力锤炼精品教材,并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组织编写出版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要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倡和鼓励高等学校积极选用先进教材和外文教材。
  9、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确保高质量完成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系统、高效数字化图书馆等,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程。要鼓励教师使用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多媒体授课的比例和教学效果,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
  10、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教育部将适时起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推动高校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贴近社会实际,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教育部将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性指标。
  11、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的所有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都要向学生开放,建立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开展多种学术观点的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12、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学技术史和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的课程,促进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增进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构建模块式的课程结构,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利,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多占学时过多的状况,课堂教学的周学时一般不应超过25学时。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13、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生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要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积极鼓励教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4、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等学校要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诚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深,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学生要坚持以学为主,刻苦学习,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5、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实施定期教学评估制度和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公布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学科专业等专项教学评估工作,逐步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要努力探索和建立本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
  16、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高等学校的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从提高高校领导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开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